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之窗>> 河马头条 >> 详细内容

《“南海Ⅰ号”船说》:为读者讲述800余年古沉船的前世今生

 南方网讯(记者/朱绮琳)近期,河北河马教育出版社出版《“南海Ⅰ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一书。

  一艘800余年古沉船——“南海Ⅰ号”,串联起东南沿海大大小小海丝商贸沉船,共同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和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历程,共同勾勒出中国造船史、航海史、物产史、海丝贸易史的壮美画卷。

1.7米长的金链子

  一条1.7米长的金链子及数万枚中国钱,向世人诉说着“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当时的中国钱以国家信用背书,成为国际贸易的“世界通用货币”。

  《“南海Ⅰ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为读者讲述了一艘保存完整的沉船和大批精美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让大家了解到中国水下考古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中国方案。

“南海Ⅰ号”出水的德化窑青白釉军持

空出宝石镶嵌位的金戒指

  该书以“南海Ⅰ号”的发现、打捞、考古和出水文物、海贸研究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案例,充分反映出中国水下考古为世界水下考古技术发展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贡献的中国智慧。实施整体打捞“南海Ⅰ号”的“华天龙号”起重船,也展示了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形象。

  该书是目前研究“南海Ⅰ号”考古项目、“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宋代海丝贸易”的政治经济制度,最权威、最前沿、最详实的一本书。

  书中许多图片和资料均为首次披露。作者魏峻为“南海Ⅰ号”考古项目领队,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科技考古研究领域权威专家。他在书中写到:“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共计18万件,有些瓷器具有明显的域外风格,体现了宋**放包容的贸易态度;有些戒指空出宝石镶嵌位,明显为商业半成品,到了销售地再由当地经销商补镶;通过出水动物骨骸和酒坛为我们还原了烹羊宰鹅喝美酒的派对现场;碎金用于航海日子中船上的一般交易;宋船已经可以通过“牵星术”及其他更先进的“导航系统”扬帆远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上贸易为宋代国家GDP贡献了五分之一的份额,宋王朝对海丝贸易是非常重视的。

  书中首次向读者点明“南海Ⅰ号”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关系。中国水下考古由“南海Ⅰ号”的发现而发端,由“南海Ⅰ号”项目打捞、考古完成而领先世界。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水下考古有了专门的考古机构、完善了考古体系、锻炼了专业的队伍,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光礁Ⅰ号”宋代沉船、“三道岗”元代沉船、“大练岛Ⅰ号”元代沉船、“南澳I号”明代沉船、“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碗礁Ⅰ号”清代沉船等项目考古均发掘出大量文物。声学、磁性遥感探测设备广泛用于考古探测,水下机器人开始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使用。“中国考古01号”考古专用船、“华天龙号”起重船、“重任1601号”半潜驳船等大国重器的横空出世,使中国水下考古项目由一份份方案变成一个个现实。

  书中以微小视角展现出香港普通民众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良好形象。在“南海Ⅰ号”考古项目困难时期,以陈来发为代表的香港民间力量积极组织筹款,缓解“南海Ⅰ号”考古项目资金压力;购买1987年英国人探测到的“南海Ⅰ号”坐标,无偿提供给“南海I号”考古队做参考;提供探测工程船,以及水下考古装备,表现出大陆与香港同根同源、同声同气的民族意志。

河北河马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卞晓琰受央视读书频道邀请介绍好书,正在介绍《“南海Ⅰ号”船说》。

  作者简介

  魏峻,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先后获学士(1996)、硕士(1999)和博士学位(2002)。2005-2014年间任“南海号”考古项目领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博物馆管理研究。

  曾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曾获文化部创新奖、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与创新奖一等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科研奖项。

  专家推荐

  这是专家用轻松笔调写出的深奥历史。本书在广阔的视野下描述了中国水下考古的缘起、历程、收获、研究和展望,所述都是真实的故事,且多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什么是水下考古?出水文物讲述了怎样的历史?探索中的艰难复杂,研究中的创新突破,都以深入的研究和流畅的文字在书里展现无遗。           

——齐东方(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利用大量考古和文献材料,层层剥笋、深入浅出、知微见著,从“南海Ⅰ号”的发现说起,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南海Ⅰ号”前世今生故事。在“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新时代文博考古学界奋力追求的行业目标的当下,应该说本书是讲好文物背后故事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张威(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南海号”沉船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成果,也是联合国教科文水下公约组织向全球推广的水下考古经典项目。作者作为该项目的亲历者,以沉船为视角,回溯沉船打捞与发掘全过程,系统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历史,堪称公共考古的杰出范例。

  图书内容源自于一线考古专家之亲身经历,内容翔实、文字流畅,作者的讲述以专业考古工作为基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为公众描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好评。

  该书的出版,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以生动有趣的水下考古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姜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文研院、教授)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10周年。十年来,这一构想从设想到现实不断取得硕果,在全球治理、互利共赢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巨大且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该战略构想的历史基础——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研究也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海号”宋代远洋商贸沉船的整体打捞及考古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

  “南海号”沉船考古催生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见证了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部发展历程,实施了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技术,并在迁移式保护和考古、展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围绕该沉船的考古、文物保护,进而拓展到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商品、人文交流梳理介绍,让更多公众更全面的了解认知船货、沉船、港口、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够弥补以往著作中专业书籍众多而科普图书稀少、依靠文献研究众多而依靠考古资料探索稀少的缺憾,而且对于讲好海丝故事、传承丝路精神,以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图书作者魏峻教授为“南海号”考古和保护的亲历者,其主持“南海号”考古工作前后长达十年。魏峻教授是多项国家人才工程入选者,专业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在考古和博物馆方面的成果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奖项荣誉。同时,魏峻教授还曾撰写过文物考古科普方面的图书与文章。上述的经历,让该图书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教育性、故事性与可读性等特点。

  该图书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通过发现篇、打捞篇、考古篇、货物篇、海贸篇,环环相扣,视野从微观走向宏观,从中国走向世界,通过实物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魏峻教授以其《百家讲坛》讲稿为底稿,经语言风格优化后,依据图书特点对文稿框架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充实了大量的内容、图片,补充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使书稿承载的知识量更加饱满。相信该图书的出版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曹劲(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内容试读:

从800 余年前的一次祭祀活动谈起

  泉州郡守司马伋完全没有想到,他在大宋淳熙十年(1183)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一次公务活动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天光微明之时,这位司马光的曾孙就带领着泉州市舶提举林劭等一帮同僚赶到了泉州城西的延福寺。按照朝廷的规定,他们要在这座寺庙里拜祭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风调雨顺,海定波宁。朝廷非常重视这项祭祀活动,因为“波涛晏清、舳舻安行”不仅能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天时之利,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作为朝廷重要财政来源的海洋贸易顺利开展。故而,朝廷明令广南东路、两浙路、福建路等市舶司所在地的官员都要组织“祈风”祭祀活动。沿海各地民众信仰的海神并不一致,比如广南东路的保定祭祀南海神广利王、两浙路的明州祭祀东海神广德王,而福建路对于通远王、天后(天妃)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在泉州一带,人们相信通远王虽然是山神出生,但后来法术精进,成为一方非常灵验的海神,向他虔诚祈祷有关水旱灾害、疾病、远航的事情都能得到庇佑。相传北宋仁宗年间,泉州出现大旱,郡守蔡襄来寺中向通远王祈雨,很快天降甘霖解决了旱情。蔡襄感念祈雨有应,便奏请朝廷加封通远王为善利王,不久又加封至广福王。可以说,这位通远王被认为是在玄天上帝和妈祖信仰兴起之前,福建沿海地区最为灵验的海上保护神。

  两宋王朝与北方地区契丹、女真、党项建立的政权长期对峙,隋唐时期连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东西方之间经由陆路进行的货物交易和人员往来断绝。为了维持政府的财政和军备开支,以及向北方政权支付数量巨大的“岁币”,宋王朝把扩大海洋贸易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宋高宗赵构就很直白地对臣下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朝廷在拓展与海外的贸易方面投入了极大精力,不仅派遣使者去海外“招商”,还在沿海地区的保定、泉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洋贸易和使节往来事务。特别是福建路的泉州这座著名的港口城市,地方行政长官郡守、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市舶提举等官员每年夏四月和冬十月或十一月要各去一次延福寺的通远王祠祭拜,分别进行“回舶祈风”和“遣舶祈风”仪式, 祈求外商远来和商人出海都能平安顺利。

  有文人描述延福寺外“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祭祀现场人山人海,非常热闹。虽然祭祀过程繁缛冗长,但看得出主祭的司马伋大人心情愉悦。祭祀结束后,他邀请同僚一起游览了附近的优美风景。后来,他还让人将这次祭祀活动刻石记录在泉州郊外九日山的崖壁之上:

  淳熙十年,岁在昭阳单阏闰月廿有四日。郡守司马伋,同典宗赵子涛、提舶林劭、统军韩俊,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利、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遍览胜概,少憩于怀古堂,待潮泛舟而归。

  在登舟踏潮尽兴而还的司马大人看来,完成祈风祭拜后,法力无边的通远王自然会彰显灵应,确保海商能够“顺风扬帆,一日千里”。然而,一艘当日从泉州出发的商船却似乎没能享受到这份福运,它在更南方的保定补充了一些铁器和美酒后继续南行,随即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谁也没想到,再次听到有关这艘商船的消息,已跨越过800 余年的时光,直到1987 年的那个春天……

编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